第2章 入庄-《红楼之姐妹当家》


    第(2/3)页

    黛玉和紫鹃已经在雅间里换了一身粗布衣裳,打散发髻,随意挽了个寻常女儿家梳的单辫子,头上还绑了印花布巾。发间的首饰簪环,腕上的手镯珠玉,俱都小心翼翼收了起来,打扮成城镇丫头模样。

    等王八斤上楼来,黛玉和紫鹃这才出门。小童和伙计得了她们的赏钱,一路代为遮掩,将几人护送到后门处,亲自送她们上了一辆雇来的驴车。

    赶驴车的老汉是本地人士,虽只匆匆瞥了黛玉和紫鹃一两眼,仍看出她二人皮肤白皙,手指纤细,举止文雅,态度大方,一看就是富人家教养出来的贵小姐,不免多问了一句。

    王八斤说自己父女三人,原本是在城里过活的,家中开了一爿生药店,因无意间惹恼了权贵,怕殃及家人儿女,因此抛弃家业,要到城外一处村庄投奔亲戚去。

    老汉同情不已,安慰王八斤道:“乡间虽然清苦了一些,却也轻省不少,哪像城里,个个都是大爷,哪个都不能得罪。”

    到得村庄前,结算了车钱路费,老汉谢了一声,甩了甩鞭子,驾着驴车,悠悠走远。

    早有一个穿灰布袄子的老妇,和一个年轻些的少妇,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头上罩了布巾,正在路边一处破庙里等候。眼见着黛玉几人下车,连忙赶上前来,笑嘻嘻道:“林姑娘来了,这么大冷的天,没冻着罢?”

    紫鹃站在黛玉身前,为她挡风,笑答道:“车里生了炉子,不碍事。刘姥姥,王嫂子,院子收拾干净了?”

    刘姥姥抢着帮紫鹃背包袱,抬提盒,又叫女儿刘氏上前给黛玉行礼,一张老脸笑得犹如菊花一般,嘴里说道:“我一接到姑娘的口信,就带着村里几个婆娘,忙乱了好几日,将那处院子从头到脚打扫了一遍,姑娘放心,连犄角旮旯都扫得干干净净的,家具、摆设俱都收拾得齐齐整整的,只等姑娘来分派。”

    刘氏性情腼腆,只跟在刘姥姥身后,帮着抬东西,没有说话。

    刘姥姥又搭讪着道:“姑娘没带铺盖?家里倒是准备有被褥,只等搬到院子里就成,都是晒过的,保管暖和。”

    紫鹃提着裙子,在雪地里踩出一溜脚印,让黛玉按着她的步子走,免得打湿鞋袜,笑着说了一句:“这个不劳姥姥操心,后头自会送来。”

    刘姥姥便不再多问。

    说话间,已到了一处小院子跟前。乌漆大门,白墙黑瓦,院墙磊得高高的,里头栽了一棵皴皮大枣树,正值寒冬,树枝光秃秃的,几枝漆黑树干挑在墙头,露出斑驳的表皮。

    刘姥姥取出钥匙,打开大门,将黛玉几人迎进院子里。

    天井空落落的,地上铺设青砖,已落了一院子的积雪,当中扫出一条小道,蜿蜒通向堂屋。显见着是刘姥姥和刘氏一大早过来清扫出来的。

    这院子不大,只有五六间房屋,正房三间,厢房两间,南房一间。俱都打扫得一尘不染,高堂素壁,干净明亮。堂屋的条桌上,还设了一只土陶双耳花瓶,花瓶里供了数枝次第绽放的腊梅花,房内隐隐漂浮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

    黛玉和贾母等人说自己要出家修道,当然只是托词。她又不是厌恶尘世、一心向佛的贾惜春,怎么舍得抛却繁华世界,舍身入道。早在贾母答允她的请求之时,她就托紫鹃家人往刘姥姥住的庄子送了口信,说要搬来这里养病。又托王熙凤帮着变卖了几本林妹妹从南边带来的古籍善本、古董器具,攒了一笔银钱,在村庄内买了一处小院落,以作安身之所。

    红楼梦里的男人们大半都是色中饿鬼,不能依靠,女人们则身不由己,命途坎坷。

    荣国府落魄之时,树倒猢狲散,从前依附过来的亲戚远族俱都逃得远远的。更有甚者,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借机牟利。其中唯有刘姥姥古道热肠,不惜变卖家产田地,及时救下被王仁、贾环等拐骗进青楼的贾巧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