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行江城 醉秋风-《永乐群侠传》
第(2/3)页
“那如此说来,咱们先去苏州城一试,说不定就能碰见他老人家呢”叶承高兴道。
如今已是秋高气爽,苏州又是比之杭州、扬州等地也不遑多让的人间美境,叶承有钟晴、魏柔两位佳丽相伴,虽然性格不同,说说笑笑间难免也有斗嘴的时候,但一路走来,却是不觉得寂寞孤独。近五百里的路程,三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过了八天的光景,等到了苏州城下时秋意正浓,再加上这苏州地处应天东南方,被太湖与长江所环抱,气候更是说不出的宜人。
等三人进得成来,现虽然相隔不远,但这苏州城与应天、宜兴相比,却是别有一番味道,它比应天少了一分国都的庄严肃穆,多了一分活泼与灵动,比宜兴少了一些商旅气息,却多了一番畅意与随和。
也许与临近太湖与长江有关,苏州城内的水道也是十分丰富,其中大多的建筑都是依水而建,街道有时候就是河道。河道之中不时有穿梭而过的小船,这种载人的小船行得甚慢,当穿过那一座座横担河上,连接两岸的石桥时,就会隐没了身形,好似消失了一般,等从桥洞中出来时,阳光瞬间洒在了船篷之上,也洒在了撑船的渔夫与坐船人的身上。
绿瓦白墙就这样静静矗立在河道的两旁,石桥架在中间,好似让两边的房屋牵上了手一般,虽然有的墙壁已经有些斑驳6离,但是更凸显出好似千百年来任凭沧桑变化,云卷云舒都不曾改变的那份从容与恬静。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叶承不由得心中畅快,来到这里,仿佛整个人也可以抛弃那些连日来的烦恼和忧愁,变得开朗与兴奋起来。
“叶哥哥,你念的是什么诗?竟然把苏州描写的如此活灵活现?”钟晴在一旁问道。
“如果魏柔没有记错,应该是唐时杜荀鹤的《送人游吴》。”魏柔在一旁温声说道。
钟晴其实学问也是不少,只不过大多都是浅尝辄止,也不怎么用心去记,此时听魏柔说出这诗的作者和出处,不由得觉得脸上无光,要是别人说还好,只是这魏柔一说,心里就老大不乐意了。
“真厉害,魏姑娘你懂得真多。”钟晴道。
钟晴从小娇生惯养,一方面有着不谙世事的爽朗与乐观,另一方面却也造就了从不掩饰喜怒哀乐的特质。魏柔如何看不出钟晴不高兴了,当下连忙笑道:“钟姑娘,你莫要生气,我读的诗少,只不过恰巧读过这一罢了,更因为幼时父亲曾待我来过苏州,所以有些印象。”
一提到父亲,魏柔心中一动,不由得又是伤感起来,她不知道父亲魏冲现在到底在何处,虽然在朝廷与世人看来,魏冲只不过是个盘踞在岛上的贼人,但毕竟那是她相依为命的父亲,虽然这个父亲一意孤行,但魏柔也不能不挂怀于心。
叶承见钟情又闹小脾气,魏柔的回答却是得体从容,不由得对这个女孩有些刮目相看,其实从崇明岛上她为其挡刀时叶承就已经现,在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孩身上,其实有着一股男人也不及的刚毅与决绝。
眼见得魏柔提起父亲又要伤感,叶承连忙岔开话题道:“你们知道这苏州除了园林天下闻名之外,还有什么更为有名吗?”
“那还用说,当然是洞庭茶喽,父亲每年都会托人从这里专门进些茶叶,我也是打小就喝的,这洞庭茶可绝非凡品,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钟晴一边向叶承说着,一边将目光转向魏柔。
魏柔连忙笑道:“魏柔也很想知道,还请钟姑娘说说到底有何来历。”
钟晴心中暗暗欢喜道:“看见了吧,你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呢,这下叶哥哥就不会觉得我粗鄙少闻了吧。”
其实这都是钟晴的小儿脾气,叶承哪里半点觉得她粗鄙少闻。当即只听钟晴说道:“相传这洞庭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从前有个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一开始的时候这茶叫‘吓煞人香’,却并非因为其外形吓人,而是因为其含有一股异香,茶农一开始在采茶时突闻其香,惊呼‘香煞人了’后来逐渐一传十十传百,音调生了变化,才有了如今这个称谓呢。”
钟晴说罢不由得很是得意,当下只听叶承开玩笑道:“原来如此,那今日咱们来到这苏州城内,你们俩一个幼时来过苏州,一个是从小就喝苏州茶,可要好好带我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傻小子去品玩一番才可啊。”
“这有何难,别看我没有来过,但是经常听父亲和其他地方的商人谈起,也能心中有个大概,不比来过这里的人差呢。”钟晴道。
叶承与魏柔互看一眼,知道钟晴这是在说魏柔,魏柔也不和她计较,当下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了。
“晴儿,刚才我说着苏州城有名的,却并非你说的茶叶呢。”叶承笑道。
“那是什么?”钟晴这次却真的不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