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对刘协想要让易鹏监国的决定,其他诸侯和一些官员,全都持反对态度。 当然,他们不敢当面得罪易鹏,因此理由说的十分委婉,他们声称,易鹏入朝为官的经验太浅, 资历不够,监国最好还是挑选一个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之人。 还别说,这个理由,倒是冠冕堂皇。 既不得罪易鹏,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在朝的官吏,几乎有一半都是袁家的门生或者与袁家有着密切往来的世家子弟。 可以说, 袁家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 便代表了大汉士族阶级的态度。 虽然因为董卓的屠杀,袁家惨遭灭门,损失惨重。 但是,对于一个屹立数百年的大世家而言,这点损失,还不至于令其伤筋动骨。 袁家的老巢,可是在汝南的,董卓屠杀的,不过是袁隗等人的家眷而已。 因此,当袁绍、袁术持反对态度时,其他百官见此,也跟着委婉的表达了反对。 眼见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刘协不由犹豫了。 易鹏原本便不愿意待在朝堂中, 这些人的反对,正和他的心意。 他微微一笑,也不生气, 躬身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刘协一挥手, 用自己童稚的声音回道:“易爱卿但说无妨。” 别看刘协只有九岁,特殊的经历使得他有些早熟,小小年纪,便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派头。 说起来,这孩子也是悲催。 虽然出生高贵,却偏偏成了末代皇帝。 他的一生是憋屈的,不仅当了一辈子的傀儡,就连他的皇后,都任人宰割,被曹操活活毒死了。 一辈子都活在曹操的阴影之中,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人人都想要当皇帝,但是当他这样的皇帝,也真是生不如死。 易鹏对着小皇帝躬身一礼,随后缓缓说道:各位大人所说,的确有理。臣一直偏居南疆,对于朝中政事,一无所知, 的确缺少经验, 不适合担此重任。” 易鹏主动请辞,倒是令四周的诸侯和百官十分意外。 他们没有想到,易鹏竟然会自己主动放弃这令外人心动不已的监国资格。 易鹏没有理会其他人,而是继续缓缓说道:“微臣以为,幽州牧刘虞,德才兼备,能力出众,威望崇高,深得人心,可担此重任。” 刘虞,真正的皇亲国戚,他是东海恭王刘疆的后裔,丹阳太守刘舒的儿子。 黄巾之乱时,他一直担任甘陵国相、宗正等要职。 宗正,乃九卿之一,负责管理宗室亲贵,地位崇高。 废史立牧的时候,刘虞被外放,出任幽州牧。 他在幽州任职期间,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游牧民族,安抚百姓,使得当地一片太平,鲜有战乱。 因为功绩,他累次升迁,如今他已经官至大司马,封襄贲侯。 在官位上,他与易鹏几乎相当。 而声望,却是易鹏远远不能及的。 历史上,董卓之乱时,袁绍曾经想要拥立他为皇帝,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 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利欲熏心之人,反而品性正直高洁,是一个少见的勤政廉洁的好官。 由他来担任监国,简直是最佳的选择,当朝不会有人反对。 果然,当易鹏提出让刘虞监国时,四周百官,包括袁绍,全都赞同。 刘虞的威望和地位,完全担得起这个职位。 既然众人都同意,小皇帝便立即下诏,召刘虞入京,暂代监国一职。 刘虞这个人,仁慈有余,而勇猛不足,由他担任监国,对于各诸侯而言,都十分有利,因此没有人反对。 刘虞究竟仁慈到何种程度? 一个小故事,便能说明一切。 初平四年,刘虞纠合十万人,攻打公孙瓒。 临行前,刘虞吩咐手下士卒,“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人就行了。” 当时,公孙瓒手中不过才数千人,他料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便想要逃跑。 但是哪里知道,刘虞根本不善于作战,攻打时,他吩咐士卒,要爱惜百姓的房屋,不许焚烧城池,更不能伤害百姓,连公孙瓒的士卒,都尽量不要伤害。 他如此仁慈,竟然使得十万大军,一时之间拿不下数千人! 公孙瓒见此,自觉有机会,他便心生一计,召集麾下精锐,顺风纵火,自己烧了麾下百姓的房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