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请用尽全力,用真心去体验它。-《催泪系导演》


    第(2/3)页

    这些可以说是这个症状的病人的非常明显的特征。

    这种患病后“失智”的状态,导演采用了第一人称患者的视角,带领观众跟随他的眼睛和身体,“沉浸式”地理解和体会病症中的无助。

    另外,电影里的冲突矛盾都很生活化,擅长用非常细腻的情绪变化来表达情感的冲突。

    例如,安东尼在面对认不出的人时总想伪装自己早已知情,护工用哄孩子的语气对他说话,会惹得他勃然大怒。他自尊心极强,在逐渐丧失的记忆力面前极力展现出控制力,但最终败下阵来。影片结尾,他完全退化为孩子,蜷缩着身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喃喃叫喊着母亲,让人无比揪心。

    其次,阿兹海默症患者还会形成空间功能的障碍。

    安东尼时常分不清自己是在家中,在女儿的家中,还是在养老院。

    如片名一般,他宛如一个被困在时间里的人,时常看着窗外的景色发呆。

    为了让观众设身处地地感受这种障碍感,导演将父亲家、女儿家、养老院三个主要场景以及室内布局设置得十分雷同。

    在置景上,这部影片的美术置景师建造了一条50英尺长的走廊,从公寓的入口通向起居室。

    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虽然空间内的装饰风格十分一致,但是颜色色调、细小的装饰品都在变化。这是导演刻意留给观众们的线索,暗示空间不曾变化,一切只是安东尼脑海中的时空错乱。

    导演以及美术团队根据故事搭配配色方案,选择了暖色调作为安东尼公寓的主色调,象征着年代和归属感。

    相比之下,女儿的公寓呈现出一种灰蓝色,并在影片的最后一段,直接过渡到了养老院那冰冷、刺眼的蓝色。

    混乱是这部电影的关键,空间的混乱、时间线的混乱、剪辑的混乱因为混乱,我相信电影上映之后,甚至有人会用悬疑片来评价这部影片。不过,正是这种混乱,**地展现了阿兹海默症的两次死亡――精神的死亡与**的死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极具特色的配乐。影片中的安东尼,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经常戴着耳机徜徉于音乐的海洋。

    电影的一开篇,就采用了歌剧亚瑟王传说其中的一个唱段作为配乐来喻示主角安东尼的性格――一个有着“亚瑟王”倔强脾气的人物。

    在影片中,古典乐、交响乐、歌剧等也都轮番出现。这些配乐都十分符合安东尼的身份――一个事业有成的阿兹海默症患者,一个要求体面、自尊感极强的年迈老人。

    与此同时,这些古典深沉的配乐的使用也增强了整部影片的悲剧感,深化了对于阿兹海默症和生命探讨的主题。

    当然,这也让这部影片,在人们观影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混乱感。

    但是演员的精湛的演技,无疑能够让人感同身受地理解到他的困惑,恐惧,无助,多疑和反复无常。

    我的父亲最后几年也是这么走的,我不在家,感受不到他每日的变化,但是大致走向就是一点点变得陌生了。他从开始知道我是他儿子,到最后不知道我是谁,再到整个人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生理需求也不能控制,他看家里人来来往往的,却都不是他认识的人,眼睛中流露出来些许恐惧,我有点害怕,如果有一天我的更加亲近的亲人也得了阿兹海默,我不曾想我会惧怕辛苦,但是却也一定会在各种冷言冷语,反复无常中崩溃。希望医学进步,能够早日研究出针对这种病药吧。

    或许看完能让大家在观影的时候,会更容易理解,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

    影片伊始,父亲安东尼和女儿安妮在一间公寓里展开一场对话。

    女儿想为父亲请护工照顾他,可是父亲不仅拒绝还连续气走了几个护工。

    父亲多疑、固执、振振有词,认为护工偷了自己的手表,甚至担心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藏贵重东西的秘密基地。

    无奈的女儿最终告诉父亲,自己将离开伦敦,移居法国巴黎。

    此时,父亲恍然大悟:你要离开我了。

    这是故事的:一个固执的老父亲,一个即将离开父亲的女儿。

    紧接着,影片的故事似乎忽然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父亲忽然在自己的公寓里遇见了自称是女儿丈夫的陌生人。

    而回家后的女儿不仅父亲不认识,女儿的样貌也与几分钟前出现的女儿完全不一致。

    不要说父亲一头雾水,就连最初的我也难分真假。

    此时,影片几乎将观众带入了一种悬疑的氛围,是穿越时空吗?还是女儿有阴谋地欺骗自己的父亲,找人假扮自己和丈夫。

    渐渐地,你会恍然发现如同之前的体验一再重复,原来这原本就是一个错乱的时空,错乱的人物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