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栋梁陪同在皇帝苏河身旁,介绍物理研究所这段时间以来的成果。 「老师,物理学是我们人类探索世界,衍生而来的学说。 帝国这些年,在科研领域给予了充足的资金。 物理研究所有着足够的人才,良好的科研环境,充足的资金。 这些年无论是在理论突破,还是科技研发,都取得井喷的成果。 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帝国设计道路、桥梁、建筑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 帝国大厦是一栋三十六层的建筑,这是世界迄今为止,最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没有对于力学的深刻研究,弄不清楚建筑结构力的复杂,根本无法建造出这样庞大的楼层。 这种高大的建筑,只是地基打不好,都会让建筑顷刻之间倒塌。 物理研究所有很多这种没有制造出实际东西,但却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学术成果。 帝国的工业已经进入到电气化阶段。 物理研究所对于电磁学领域,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取得足以让世人瞩目的成果。」 刘栋梁知道想要限制皇家科学院经费的人闭嘴,只能研究出令人瞩目的成果,打疼这些人的脸。 真正具有决定权的帝国众臣,他们都会注重脸面,不会让自己变成小丑。 他们见识到影响深远,还能带来庞大收益的科技成果,即便想要限制皇家科学院的经费,说出来的话底气也不足。 他们来到一个名为无线电广播的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里面有很多的电器设备,上面的灯光正在不断闪烁。 实验室有一个粗大的导线,连接到实验室外五十多米高的铁塔上面。 刘栋梁指着放在实验室最中心,一个长一米,宽二十厘米,高二十厘米的长方体电器。 这个电器上面,有着几个旋钮,它还伸出一根长约一米的金属天线。 刘栋梁激动的说道:「老师,人们之前交流信息的渠道,只能通过书本或是报纸,阅读上面的信息。 报纸出现的很晚,但它承载信息的方式却非常古老。 通过书籍报纸获取信息,效率却极为的低下。 无论是八百里加急,还是靠马车慢悠悠的运输。 山东出现的事情,不可能在一天之内,传递到广东。 哪怕是用最快速的信鸽传输信件,那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电磁学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速度进入到了光速。 从帝国发出的消息,传递到隔着太平洋的赵国,算上设备的延时,那也只需要几秒钟。 电报的出现,让人们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任何大事。 帝国某一个县城发生了灾害,中枢都能第一时间了解。 电报最开始,还需要一根长长的金属导线。 技术快速迭代发展,我的弟子梅鸿运发明出了无线电报,让电报不再收到线路的桎梏。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磁技术不只是能承载文字,它还能承载声音。 电话的发明,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我的弟子梅鸿运当时就在想,无线电可以传递文字,他是否能像电话一样传递声音。 他开始的想法,想要研发出不需要金属导线,通过一个设备,两个人远隔千里就能直接用声音交流。 我的弟子梅鸿运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的项目取得了部分成功。 这个没有完全成功的项目,我认为值得帝国重视。」 刘栋梁刚开始听闻弟子梅鸿运天马行空般的想法,他认为 难度太大,短时间内无法成功。 但他本着锻炼人才的目的,同意让弟子研究这个项目。 梅鸿运天马行空般的想法,确实失败了。 但这个项目研究的副产物,他能达到的效果,足以震惊世人。 众人听到刘栋梁谈及想要研究出,利用无线电通话的设备。 他们立刻就认识到,这项技术真的成功,将会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见识浅薄的人,无法成为帝国的重臣。 一些人想要针对皇家科学院,那也只是想要限制皇家科学院的经费。 认为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长久的坚持,不是靠砸钱就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朝廷确实有部分声音,想要取缔皇家科学院。 这种人绝对无法进入帝国的决策层,他们叫的声音再大,那也没有任何作用。 众人听到这个项目失败,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情况。 两人只需要通过设备,不依靠长长的电话线就能交流。 这种场景对于帝国现在的工业实力来说,太过梦幻了。 他们听到这个项目,取得了部分成功,立刻把众人的好奇心重新勾起。 第(1/3)页